500元4个小时初中生_可以约人的二维码_100块约3小时上门

北科大材科学院与本部初中校区举办“红色1+1”共建活动

来源:宋卓群 发布时间:2025-06-19

当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春风拂过校园,为探索大中学协同育人新路径,一场跨越学段的青春对话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校区拉开帷幕。6月13日中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新技术研究室党支部的6名研究生党员,走进本部初中三楼多功能厅,与本部初中优秀学子共赴“经纶材科同接力 青衿筑梦向未来”红色共建活动。本次活动由宋卓群老师主持,本部初中党支部书记盛宇辉致辞,初一初二年级130名学生参加活动。

百年学府展风华 材料科学焕异彩

“从‘两弹一星’的壳体材料到‘复兴号’的制动闸片,材料科学始终在国家发展中镌刻着北科印记。”硕士生代表宋卓文以一系列丰富的科技图像开启高校宣讲。他娓娓道来北京科技大学建设历程,从1952年建校的红色基因到如今材料学科稳居全国榜首的实力,用“材料如何改变世界”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好奇心。 

“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习总书记在为北科大老教授回信中的话语依然铿锵有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面对青藏铁路高原缺氧难题,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仍旧熠熠闪光。“红色科研精神”在此时此刻具象化呈现,学子们的眼中亦闪烁着感动与爱国的光芒。

学涯经验传薪火 科研思维启新程

“中学是知识的接受者,大学是知识的创造者。”作为清华附中的优秀毕业生,博士生代表闫慕尧以“学习模式的蜕变”为切入点,对比中学与大学的学习差异并分享了初中阶段学习的经验教训。关于如何从“被动刷题”转向“主动设计实验”,他以“提出问题——文献调研——实验验证”的科研流程为例,引导同学们用批判性思维拆解问题。 

随后,博士生陈虹廷以“可降解锌合金冠脉支架”的研究为例,通过视频和图文生动阐释了材料科学与医学的交叉魅力。“就像搭积木,科研需要理论分析与实验优化的反复碰撞。”他展示的无机发光材料发光原理,配合“电子能级跃迁如人在滑梯自上而下滑行”的趣味类比,让复杂的材料原理变得通俗易懂。

思辨问答激火花 青春共语励前行

“材料学研究如何与AI人工智能结合?”“在知名高校中学习,怎样做到劳逸结合?”问答环节中,初二年级的两位同学获得了宝贵的提问机会。 

闫慕尧博士举“人工智能预测实验结果,研究者验证实验结论”的实例进行解答。谈及时间管理,他介绍了在北科大学习生活的日常安排,并从科研时间管理、“充电”休息安排和“弹性工作”效率等方面给予了细致的解答。 

问答结束后,精美的北科大文创书签、明信片等被作为奖品送出。同学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讲座会场成为了智慧碰撞和青春共语的海洋。


本次活动通过高校风采展示、学习经验分享、科研思维启蒙和问答互动环节,为本部初中学生埋下探究科学、圆梦名校的种子。这场跨越学段的红色共建活动,为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初中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理想未来的窗口。经纶学子们不仅对材料学探索萌生了浓厚兴趣,更对知名学府的高层次教育方式充满了向往,理想的种子已然在心中种下,静待滋养发芽。未来,本部初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大学与中学协同育人实践以及与北京高校青年人才的交流合作实践活动,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丰富、有益的养料。

 

 

会后合影